2017年,機構編制云平臺(簡稱云平臺)建設有了一定的進展,已完成“5+50”應用推廣計劃。那么,有很多小伙伴就會問了,云平臺建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我們以張家界市為例,通過四個比喻跟您分享一下。
云上檔案館 張家界市通過將“三定”信息和權力清單等基礎信息錄入到云平臺上,將機構編制數據進行電子化,建立了電子檔案館,通過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查詢單位的機構編制信息,可以說云平臺就是我們的“云上檔案館”,安全、便捷。建設機構編制云平臺過程,就是夯實機構編制業務數據庫的過程。以往我們要保存信息,還要配備專門的服務器,引進專業人才,費時費力,現在統一存放在云平臺上,多重同步備份,多重安全保護,安全保障到位,不用擔心數據泄露和丟失。 智能參謀手 以前想查詢某個單位的歷史沿革或調整機構編制的變化情況,總要看臺賬、翻本本、縱向比、橫向對,費時費力?,F在只要用電腦或手機登錄云平臺,運用三定方案信息系統查詢和分析功能,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部門單位的來龍去脈及各項具體信息,也可以對不同地區相同部門的職能職責和人員編制進行定量的統計、分析和比對,為部門職能職責的調整和機構編制的優化配置提供了依據,機構編制部門向領導提決策建議時效率更高、說服力更強,可以說是機構編制工作的好參謀、好助手。 掌上交流臺 借助資料信息共享系統和機構編制交流系統,同級編制部門相互交流學習工作經驗,提高自身機構編制業務水平。以前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問題需要解決,總要比對其他相似地區的做法,還要挨個查電話去問,苦于沒有一個能夠交流的平臺。機構編制云平臺上開設的業務圈滿足了我們的需求,一問一答的業務交流,面面俱到的輿情信息,全面及時的法律法規庫,而且實現隨時隨地能夠登錄,這些功能貼近了我們基層編辦交流的需要。通過這段時間的推廣應用,像負責權責清單的同志就經常使用法律法規庫,綜合執法改革的同志經常參考其他地市的做法等等,慢慢養成了“有事找云平臺”的習慣。 “放管服”監測站 通過云平臺與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數據對接,機構編制部門可以實時監測各單位的事項辦理情況,有效強化了事中事后監管。目前,張家界市基本完成了云平臺和政務服務平臺的數據對接,結合張家界市工作實際,與政務服務中心合作,提出基于機構編制云平臺事項庫和政務服務平臺的“事項二維碼 ”。即通過“事項二維碼”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的公示和在線辦理;通過政務服務事項信息公開促進社會公眾對政務服務部門行使行政權力和提供公共服務實現規范和監督;結合規范和監督的內容為考核提供依據。